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蓬勃的组织生命力,永远是在时代的难题中不断再生

· 蓬勃的组织生命力,永远是在时代的难题中不断再生—— 苏美达伊顿纪德品牌联合主办第九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
陈忠 苏美达伊顿纪德品牌创始人、《优教育》杂志主编

“不管时代与社会潮流如何,人可以凭借自己,超脱时代与社会,走上正确的路。”我们凝望歧路阻隔,更清醒、更准确地去理解历史长河中的变与不变,去守护真实可信的文明价值。教育,也可以在超越中预见未来。

看一个民族的未来,即看它今天的教育 — 这社会特有的更新与再生系统,它的力量如静笃而好低骛高的植物性力量,向下沉潜扎入暗黑造就深层的灵魂,经历生命力的阻滞,再生出生命力的喷涌,向上飞扬,期待光明,映照了当下尘世与时光里的那段距离。

蓬勃的组织来源于组织中的协同与合作,这样的学校拥有自己独特的”行为学”,表现出的是诚信、利他、共生价值观下的心灵转换,是将自己转变为”我与你”,体验生命的内在互通性,以及与社会、世界相联接的文明自觉性。以教育人的姿态,飞过那座山。

· 迈向”生态正义”的新人文教育:后疫情时代全球教育范式转型
彭正梅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

202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专家委员会发布报告《学会融入世界:为了未来生存的教育》,报告指出,人类必须产生一种激进的转型从之前的经济正义、社会正义,走向一种生态正义。”生态正义”,成为我们的基本生存原则,甚至包括认知原则。

人类已经走入到”progressive”的道路之上,无法回到诗意的古代,如若要抛弃西方旧的人文主义,那么我们就需要一种”新人文主义”。新人文主义教育的五点特征是,从西方知识到全球知识、从生存导向到每个人的更高发展、从基本能力到高阶能力、从个体到全球共同体、从主体到万物一体。

“我们必须学会围绕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原则来重新配置教育,培养乐于助人善解人意的人际关系使每个人和一切地球上的一切都成为地球生态社区的一部分。”

· 新课标视角:在课堂上看见未来
郭华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综合组核心成员

课堂是映照教育理念的那一滴水。课堂一定是学生的思想和灵魂闪光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有人的课堂。如此的课程目标可以表述为,引导课堂教学将学科、学生、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滋养学生,塑造学生形象。

这样的课程目标表述为,引导教学努力做到:知识因与学生结合而重新活起来,静态的知识转为鲜活的思想,活动转化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上看见未来意为:课堂教学的学生发展目标,教师要看得见;学生的成长是抵达一个又一个”山顶”的过程;教师要引导,激发学生自己飞往哪个目标;教师带领学生飞往目标的旅程,也是教师个人实现个人理想形象的过程。

赞(0)
分享到: 更多 (0)



展会门户

客服QQ275796712客服微信853126215